在清嘉慶十九年時高雄的鳳儀書院首度敞開大門,
吸引許多學生來這裡求學,而在清代廢除科舉制度
之後,書院慢慢的式微,經過兩百多年,書院的門扉
再度的開啟, 讓在21世紀的我們也可以了解到
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辛苦歷程。
在農業社會牛是最重要的動力提供者在鳳山
牛墟公仔描繪著買賣牛隻的情形。而買賣
牛隻需要打契約,並繳交手續費,當程序
完成之後,會烙印記號在牛隻身上代表
合法的買賣。
而這些可愛的公仔呈現的是清代鳳山知縣曹謹
做了許多的公共建設,而最被人所熟知的是
修築"曹公圳",而且曹謹大人正前往視察
書院教學的情形出巡鳳儀書院的隊伍,除了
有隨行之隊伍外,還有包括肅靜牌,迴避牌
及開路大鑼,書院的師傅列隊歡迎曹謹大人
的到來。
往裡面走就可以看到武科童試的內外場,外場
考的是馬箭,步箭與拉弓,外場必須先考合格
才能夠考內場。
而這一區所呈現的是先生授課的情境,書院運作
的方式分成兩部分,一是董事負責營運,就如
同現在的董事會,二是山長負責教學,山長就
像現在的老師與教授。
而學生的來源也分為兩部分:一是為了完成私塾
的教育要參加童試的童生。另外一種是已經通過
童試,準備鄉試的考生,而乾隆皇帝還指派學者
編定明清兩朝名家所寫的八股文,定名"欽定四書文"
刊行全國,供赴京考試的學子閱讀。
由於科舉制度趨於僵化,成為發展科學文化的
重大障礙,其實在清代的末年,火器在軍事上
以廣為運用,舊時的作戰方式已經過時了,
武科的考試內容也變成陳腔濫調。
鳳儀書院也有祭祀的功能,有文昌帝君魁星坐鎮
在此,學子來這裡祭拜文昌帝君,貢品經過文昌
帝君的加持之後,一定要帶回家吃,這樣才能夠獲
得文昌帝君的祝福。
利用學生當年住宿的學舍重新的佈置重現
200多年鳳儀書院所歷經的四大時期,有空
不妨來這裡看看建築之美聽聽歷史故事,欣賞
鳳山的百年風華呢!
地址:高雄市鳳山區鳳鳴路62號
開放時間:週二到週五10:30~17:30
週一休館
週六到週日及國定假日10:30至
18:30
高雄其他景點: